中美貿易戰-選前結果或明朗,選後狀況仍撲朔
大時代的結束或開啟端看此役!
中美貿易戰歷史及基礎概念可觀看維基百科,及經濟學家陶冬分析文章。
成因:美國維持霸權
貿易戰成因除前文提到的選舉諾言兌現外,更高目的是維持美國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。
如同當時以經濟戰打倒崛起的蘇聯和日本,美方欲以相同方式,打擊想發展為世界強國的中國。
現況:雙方可能流於空談放話
在18年4月後,大抵有三個階段
1.四月美國對500億美元商品課稅25%,隨後中國等量反制。
雙方會談後,由於中方釋出善意並同意美國部分要求,美國與其和談。
2.七月初,雙方談判破裂,美方決議對2000億商品課稅10%。
中國此時無明確反制措施。而媒體傳出,中國政府下令避免語言及報復行為激怒川普,並欲釋出更大的善意。
個人猜測中方眼見難以打勝貿易戰,決議暫緩反制,以免美方擴大事端。
3.八月初,美方發覺中國以人民幣貶值10%反制關稅,雙方協調無結果。
美國揚言可能考慮提高關稅至25%。隨後中方提出600億反制政策。
中方於第三階段的反制政策,看似是更激怒美方的錯誤策略。
因25%關稅難用RMB貶值取代,且美方僅是提出口頭考慮提高至25%,並無實際措施,而中國卻提出較明確可能的反制政策,有機率刺激美方擴大事端。
個人猜測,中方一反前兩階段時的和善,在美方僅是表達考慮時,提出實際效應不高,類似挑釁的政策,應已知某利多原因,否則此舉無異自取滅亡。
原因之一,可能是兩黨在議會的反對。(見此新聞)
由於接近11月的中期選舉,若川普決議大舉提高關稅,將使經濟動亂增加,共和黨議員可能因此流失選票。
故若選前川普堅持課徵25%,相信議會將加速投票,限制美國總統的關稅決議權。
基於中國在不適當時機提出反制,顯示可能掌握某些優勢因子,加上美國議會反對,個人認為貿易戰在選前可說都將流於雙方空談。
而川普在選前,若美股無大幅下挫,都將維持強勢語言威脅,用以拉抬人氣。實際措施則怕影響經濟,造成票數下滑,故選前施行機率較小。
不排除出現前文所言:"先以小規模貿易戰威脅中國,而後兩者達成某種協議,中國做足給Trump的面子,使其可以在中期選舉做為政績。"
因此,股市可忽略貿易戰的因子,直到選舉結果出來後(有意外利多上漲,利空不會跌)。
當前雙方籌碼及策略:美國、中國、其他國家
貿易狀況整體美國佔有較大的優勢(進口量大、親美國家多、科技及金融領先),弱勢則在選舉制(總統&議員有任期,無法犧牲選民短期利益)。
其中,美國進口中國商品5000億,出口僅1000億,故美國在拉高對中國關稅時,較不擔心中國實施關稅反制。
中國優勢在人民幣可控管、國家主席無任期限制,弱勢則同美國的優勢部分。
不過美國的政策多可預期(明處),中國的策略則難以捉摸(暗處),類似美方與中方商人對談情形,猜測中國處於暗處是領導階層的刻意下令。
美國的戰略是?其他國家的想法是?
川普目前策略是用關稅威脅,使歐日等親美或中立國家與其聯合,希望組成貿易低關稅圈。並共同對中國提高關稅,迫使中國接受美方要求。(參考文章)
而當中國境內製造業無法承受過高關稅時,將逐步外移至美國及與其組成低關稅圈的國家。
藉此強烈打擊中國經濟,亦讓低關稅圈國家共同受惠中國製造業外移。
但個人認為在這屆川普任期內,要聯合他國對抗中國並不容易。
因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(FTA)曠日廢時,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,從提出到簽署約莫三年。歐盟與日本的協定,則花了6年左右。
像歐盟為複合經濟體,諸多國家觀點高度分歧,更是需要時間磨合才會執行。(如失敗的TTIP)
此外,他國與美國簽屬FTA對經濟雖有助益,但中國有可能對其展開報復,影響本身外交及經濟。而美國提出的製造業外移計畫,亦不一定會成功。
對他國來說,若非情況明朗或緊急,不協助貿易戰&簽署FTA,站在中立位置是最可能的選擇。
至於川普的關稅威脅,他國或以拖字訣,如國內民情、經濟需評估等理由來暫時化解。
因此,川普的長期策略可能是邊走邊打。
若2020選舉前,中國願意接受美方條件,則可作為政績;如與中國談判不成,則在2020前皆維持強勢態度拉攏選票。
但若選民不支持,川普有立馬轉向或暫停打壓中國的機會。
個人認為,如川普2020成功連任,無論選民支持與否,美國應會採取更積極的作法使中國接受要求。然屆時議會狀況是一大懸念。
中國真正的戰略是?
現行經濟學家大多認為,中共打贏貿易戰的機率不高,應早日向美方屈服,才能避免川普提出更多要求。
部分評論提出中國誤判情勢,以為川普只是為選戰而來,沒想到成為持久戰。更有傳出中國領導高層因此分裂的消息。
個人認為,中共高層絕對領先新聞及經濟學家知悉現行及未來發展,在此狀況下,不選擇和解卻挑釁美國,勢必存在背後原因。
推測中國現行策略是,用貶值暫時彌補關稅傷害,打持久戰直至2020美國總統大選附近,並準備最壞的打算。
中國戰略上刻意表現弱勢(例如習近平多月神隱、傳出中共高層分裂等消息),並持續挑釁美國,以讓美方誤判必勝而提高關稅。
在提高關稅到一定程度後,美國經濟勢必受大幅影響。後因市場通膨已高,FED持續升息,引動美國接近停滯性通脹。最終用人民幣波動為導火線,引發全球性金融海嘯。
藉此使川普在2020總統大選中,因金融海嘯而無法連任。民主黨總統上台後,為拯救經濟提出友中政策結束貿易戰。
而中國本身已先行削減泡沫(近期刻意壓低股市&去槓桿),受到的負影響或小於美國。
人民幣貶值的資本外逃,暫以外匯管制來壓抑。外銷製造業的進出口則多以美元計價,薪資等營業成本用人民幣,反是貶值受惠者(如台灣組裝廠)。
經濟衰退期後,中國因受傷較小,欲藉此機會迅速站起,勝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,習也站穩自己的歷史地位。
不過,由於中國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不夠瞭解(如2015年試圖拉抬股市卻失敗),能否抓到景氣循環的轉折點,並在適當時機用人民幣波動引發海嘯,是中國戰略上的巨大疑慮。
未來發展:選舉結果將是關鍵
11月選後,若兩院皆民主黨多數,則貿易戰可能結束。因川普的關稅和其他措施,將受到民主黨掣肘。(民主黨偏好自由貿易,略為親近中國)
若兩院維持共和黨多數,則顯示川普的策略成功收買選民。中國此時僅能提出玉石俱焚策略反制,為避免中國本身受到過大傷害,中方恐只能接受美方要求。美方勝利機率高。
若兩黨各掌一院(目前機率最大),則局勢撲朔迷離。
若選後兩黨各掌一院,個人認為,你來我往會維持一段長時間,直到兩國發現經濟衰退逼近後,暫時和談以避免金融危機的提早爆發。(機會最高)
或因衰退期不遠,中國決意以貶值引導美國及全球進入經濟衰退期,來結束貿易戰。(機會次之,1930的歷史重演)
至於中國放棄大國夢想,接受美方條款,可能需要2020川普當選才會發生。
整體來說有幾種可能性:
1.選後兩院皆民主黨多數-貿易戰可能結束,川普遭掣肘,中美回到先前和平狀況。
2.選後兩院皆共和黨多數-貿易戰可能結束,川普政策獲大力支持,中國將屈服美國的要求。但若談判破裂,則可能演變成3.4狀況。
3.選後兩黨各掌一院-因接近經濟衰退期,雙方避免貿易戰提早引發衰退,決議和談。
4.選後兩黨各掌一院-中國提早刻意引爆全球性經濟衰退,使川普不當選。2020下任民主黨總統上台後,提出友中政策,結束貿易戰。
5.選後兩黨各掌一院-中方屈服美方,放棄大國夢想。
若選後兩黨各掌一院,個人認為機率依大到小為3>4>5
3機率大的原因為,川普有選舉壓力,且實際上常以先硬後軟,口頭上的強硬作為談判手段,如北韓核武及中興通訊的例子。
5機率小的原因為,若中方屈服美方,對中共領導高層不利,甚至有被美國要求替換的可能。(類同蘇聯解體和中興事件)
投資策略
維持前文的偏多觀點。美國經濟至2019上半年無虞,反轉訊號也尚未出現,美股應可維持多頭格局至19上半年。
而中國無意拉抬股市,甚至藉貿易戰來削減債務等本土經濟泡沫,無論貿易戰結束與否,中國股市大漲的機率並不高。
經濟衰退期來到時,中國也會早於美國下跌,因此鎖定美國等相關標的即可。
人民幣走勢在1狀況時,由於關稅回到原先稅率,RMB無須貶值,會升值到原先情形。
2狀況,川普會迫使RMB大幅升值,如同當年日本一樣。5狀況同2。
3狀況,人民幣會先貶(因貿易戰延續),後升(貿易戰結束)。
4狀況,人民幣會大貶,直到2020下任民主黨總統上台改變策略後,才會升值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