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股加權指數-資金轉移或將湧現,反彈高點可能不遠

 

7/1補充說明:因應盤勢及相關事件的變化,可能與原先估計不同,出現第二種走勢,見此篇新文章

 

台股跌破頸線達M頭滿足點8000後,完成週線A波。目前應為週B反彈波,估會在此震盪並結束日KD鈍化,之後以日KD小幅創高背離或直接回檔來結束B波。高點在8650附近,在端午後或有可能緩步築頭向下變盤。

C波空頭浪滿足點約7800左右,類似下方的1314年中線圖,整體走勢估為周ABC回檔波。留意日KD 10以下不追空,日KD 90以上不追多。

6月份台指期的選擇權最大OI則在8600-8700位置,表示該區間有巨大壓力。(判讀法可參考前文)

台股此波反彈幅度為世界最高,就過去歷史來說甚為少見。由於發動點恰巧為520,520後9個交易日僅2黑K,上漲幅度達6.5%,主要拉抬新政相關及金融股,並配合部分權值股的特定利多,猜測可能與政府慶祝行情有關,非實際外資買盤。

預計台股6月中後將反映MSCI納入中國、美國升息等利空因素。低點在Q3,Q4再次上攻,全年則為W型走勢。

可參考前文中的相關訊號(16H1良好賣點不遠台股指數低點指標,來觀察底部是否出現。

以下針對基本面、技術面、籌碼面進行分析:

 

基本面分析-看似低基期實際偏高的指數

雖指數與14-15年相比看似不高,但由於台股指數中有15-20%的蘋概股,此類股因成長率下滑,PER相較於當年被下調(re-rating),從過去的12-13x至10x。

而佔指數約20%的金融股因利差及投資收益問題,獲利僅剩當時80-85%。兩者合計會拉低指數約7-8%。

且台股上市公司合計獲利可能相較於去年降低1-3%,故指數看似位階不高,但由於獲利及成長下滑影響,實際上8600的指數約等於14-15年的9300-9400左右。

台股在萬點時,本益比約當下預估的15-15.2倍,11年和07年的金融海嘯高點PER則約莫為15.5左右。

以目前上市公司獲利狀況來估算,15倍約在9000點(指數位置除以600約可得PER),顯示指數再向上拉抬空間不高。且績優權值股目前價位皆不便宜,故為反彈波的機率較大。

低點則通常在13倍PER左右,大約是7800的位置。

若用PER來定錨,則把現在指數*1.1可得到14-15年時的當時指數位置。例如8600*1.1,則目前約當時的9450點。

(如再納入蘋概股re-rating的狀況,則需再將指數除以600得出來的PER值*1.03,才可與萬點當時狀況相比。如指數在8840,相當於PER15.18;指數在8600,則PER約14.76)

 

技術面分析-類同13.14年的線圖

下為2013年的日線圖。5月上漲時KD連續高鈍,接著築成M頭形成周A波下跌,KD低鈍。

6-7月的周B波反彈時,突破A波M頭高點連結的下降壓力線,KD拉至95並高檔鈍化,周KD金叉。

而後周KD死叉,形成周C波下跌但未破底。

2013  

下為2014年的日線圖。7月上漲時KD連續高鈍,接著周A波下跌,KD低鈍。

8-9月的周B波反彈時,突破A波M頭高點連結的下降壓力線,KD拉至92並高檔鈍化,周KD金叉。

而後周KD死叉,形成周C波下跌並破底。

2014  

下為2016年目前的日線圖。2-3月上漲時KD連續高鈍,接著築成M頭下跌形成周A波下跌,KD低鈍。

周B波反彈時KD拉至95並高檔鈍化,周KD金叉,應會突破A波M頭高點連結的下降壓力線。後續則未知。

2016  

由上述分析可知連接8840-8743的壓力線或10014-8840的壓力線無實質意義。能否突破8840高點才是關鍵。

 

籌碼面分析-MSCI納入中國及外資可能的買賣超

 

MSCI納入中國影響

(目前MSCI納入中國與否及相關比重皆為未知,確切數據可在6/15公布後依下方資料估算)

參考MSCI於2015年的報告假設MSCI在6月15日上午5時宣布納入A股5%,相當於新興市場指數的1-1.2%,並於2017年中實施,則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規模約1.5兆美元計算,估計約有5000-6000E台幣流入中國A股(約為150-180E美元)。(跟隨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中,被動型約佔1/6,主動型基金則為5/6)

而台灣可能因MSCI納入中國而降低權重約0.5%(目前為11.63%),將流出約75E美元,約為2400億台幣。相當於台股上市總市值約24兆的1%。

雖金額占比不高,但MSCI需於17年7月前完成調整,意為外資需在一年內多賣出台股2400億。而統計台灣歷年外資總買賣超金額如下,在2010年後,最大總買超值為3500億。若外資需於一年賣超2400億,則外資買超力道將大幅縮減。

 

2005年7194E

2006年5573E

2007年1280E

2008年-4658E 

2009年4765E

2010年2783E

2011年-2776E

2012年1442E 

2013年2430E

2014年3480E

2015年503E

 

從台灣目前的MSCI成分股來估算個股流出的金額

https://www.emega.com.tw/z/zm/zmd/zmdc.djhtm

台積電占比最高,將會流出600E的資金。假設台積價格150,則約40W張。以過往的經驗計算,台積將因此下跌約10%。其他MSCI成分股亦會受到大小不同的影響。

 

外資歷年買賣超狀況

台股在2010年後的外資買賣超次數分析。10年有4個月份賣超,11年有8個月份賣超,12年有5個月份賣超,13.14年有4個月份賣超,15年則有7個月份賣超。

若為多頭年,則全年會有4-5個月份賣超;若為空頭年,則有7-8個月份賣超。顯示16年應該亦有4-5個月份賣超,目前僅1和5兩個月份賣超。

而低點與買賣超的關係如下:

10年低點在5月,為第二個淨賣超月,且該月賣超達1000億元以上,高點則在12月

11年為空頭年分,低點落在12月,高點在1月

12年低點在6月,為第三個賣超月,前月賣超達1000億元以上,高點在2月

13年低點在1月,扣除後的次低點落在第二個賣超月,該月賣超達1000億以上,高點在12月

14年低點在2月,扣除後的次低點落在第三個賣超月,高點在8月。

15年低點落在8月,為第4個賣超月,高點則在4月。

若為多頭年,則低點通常落在第二到第三個賣超月份,且若出現在第二個賣超月,則該月附近會出現千億以上的賣超金額。

16年賣超月為1月和5月,其中1月賣超600億元,5月賣超750億元。表示低點可能尚未出現。

而統計過去2010以來年賣超月總賣超值,若為多頭年則在2500億元左右。低點月份出現時,月賣超累積約1700億,後續全年仍有有700億左右的賣超值。目前賣超月累積約1300億,顯示距離底部仍有400億元左右的賣壓。

 

如同前文(歷年熱錢行情分析)所言:當台幣出現陡峭升幅,表示外資熱錢流入,會有一波行情。而高點會在外資買到2000E左右,買超金額升高卻買不上去的時候。當行情反轉後,指數大多會回到原先的熱錢行情低點附近。

14年熱錢行情流入1400億元,後因升息預期提高而賣超1300億元;15年因歐洲推出QE而流入2000億元,後因新興市場風暴而賣出2000億元。

統計外資從1/28的熱錢行情買入開始,至4/28的買入結束,總買超約2500億,至4/28至5/20則賣出1200億。若不計入5/20至現今的買超,則外資仍有800-1300億元的潛藏賣壓存在。預估須至賣超達2000億左右,台股才會真正落底。(可參考投顧的研究報告)

 

補充一:因台股指數與最大權值股台積電走勢相近,故撰寫台積電未來可能狀況做參考,可閱讀此文:台積電 除息期將面臨月回檔波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ron 的頭像
    Aaron

    行者的交易寺

    Aa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