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電子產業-高本益比的調整,台積電及聯發科研究
台灣科技股近期表現驚人,尤以2330台積電成長最大。
而台積電股價增長的主因,並全非因EPS的上揚,更大比例是本益比調整。
從下圖看到,本益比從過去的最高20x,到現在約30x。
那麼台積電本益比的高點,除了部分是基本面因子外,究竟與什麼相關呢?
EPS增長緩慢,股價卻大幅上揚。
下圖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,一般而言,將本益比倒數減去十年公債利率,即為所謂風險溢酬。
本益比和公債與經濟的關係,可以參考此篇。
將過去幾年台積電高點的PER,減去當時的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,算出風險溢酬最低在2-2.5%左右。
意思是,假若美國十年期公債現在為1%,則2330最高PER落在28-33左右;
假若美國十年期公債現在為1.5%,則2330最高PER落在25-28左右。
近幾年台積已被視為大型科技股,故PER及風險溢酬,與目前那斯達克指數類似。
- 台積電-利率下滑受惠者,但若反轉呢
如上所述,台積目前2021預估本益比已高達27-30,那麼關鍵的十年債利率會上揚嗎?
答案是肯定的,誠如本部落格此篇所言:
疫苗的出現及施打,會使疫情在2021Q1-Q2之間在宣告結束。屆時企業遠距上班等風潮大減後,科技業會陷入相當大的庫存調整。
而民眾的消費力將從科技產品轉向服務業等實體產品,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貨膨脹。
此時由於經濟已復甦,FED不再需要這麼大的QE支持經濟,且在通膨的掣肘下,更需要縮減QE。
預期FED會在3-6月間暗示縮減QE,實際縮減QE在下半年。
在FED暗示縮減QE後,過度貶值的美元將大舉回流,同時造成新興市場股市的下挫。
此外,縮減QE必然讓美國公債利率上升,意為企業本益比會一同下降。利率較為敏感的科技類股,將有相當大的跌幅。
而民主黨意外完全執政拿下參眾兩院後,擴大紓困及發債,兩者都將導致美債利率的上揚。
縮減QE更會讓美債利率上升,高本益比類股將有相當大的調整。
再如上述,當前預估EPS上調的機率小,下降的機率反而很高。
屆時2330不僅是PER的下降,更會有EPS下修的風險。有些類似2015的狀況。
如前文所言: 2330的第一季法說可能優於預期,但第二季則可能大幅劣於預期。
- 聯發科-可能重演4G初期的夢魘
華為被封殺後,聯發科似乎成為最大受惠股,但2021是否會重演當年4G初期的狀況呢?
如下圖,2014年4G開始風行的時候,聯發科曾叱吒風雲,營收毛利淨利都大幅上揚,帶動股價成長2倍。
現在來到5G初期,聯發科的窘境,似乎可能再度重演。原因如下:
1 高通價格戰將至:
5G晶片等硬體價格昂貴,使得中國5G手機的總銷量略比預期低。
手機廠急著推行5G,但低價5G手機毛利不佳,勢必得施壓晶片廠。
當Q2左右疫情緩解後,無論是晶圓代工或晶圓價格都有下修空間。
手機晶片將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,那時高通價格戰或無法避免。
2 中國手機廠重複下單嚴重
隨著華為的消失,OPPO、VIVO、小米等,都想侵蝕其市佔率。
三家廠目前大幅先行備貨,想搶得先機。各家廠備貨量預估都有到華為流失的70%。
但約莫Q2競爭狀況明朗後,三家廠將砍掉原本多訂的單(70%*3-100 = 110%,意思是砍掉1/2的訂單)。
加上榮耀出現後,也急著奪回原先市占而大舉下單。造成目前晶片廠有很嚴重的重複下單問題。
3 其他SOC廠的競爭
中國晶片廠在華為無法自製IC後,開始大量吸收原本海思流出的人才。尤以展訊(紫光展銳)最為積極。
在中國廠自製IC的風潮下,會將聯發科的訂單轉移給展訊。
高通的影響則較小,因為高通相對聚焦於高端,展訊目前仍以中階IC為主。
資料及圖片來源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