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衰退指標與交易-貿易戰迷霧與空頭海嘯的燈塔
前文末段的附記1(美國經濟衰退機率)提到:
根據紐約FED的預測景氣衰退模型,6月的數據已突破30%。
根據統計,此指標突破30後,5-16個月內必定發生衰退,股市高點則在2-14個月內。
指標可以從財經網站觀看,例如指標在2019年6月為32%,網站會顯示2020年6月為32%(未來一年機率)。
表示經濟衰退的開頭必發生在2019年11月~2020年10月之中的某個月;股市高點則在2019年8月~2020年8月之間。
據此衰退指標,可以簡單抓出空頭何時要做空,或者多頭部位的最後賣出機會。
當指標突破30%後,觀察S&P 500周線圖,若S&P 500周線收盤跌破70周均線,即是賣出訊號。
指標突破30%在1968年12月、1973年6月、1978年11月、1980年10月、1989年6月、2000年7月、2006年8月。
統計從1968年迄今7次,6次可避開空頭的海嘯跌幅,1次(1978年11月)站回70周均線。
(經濟衰退發生在1980年1月,但跌幅太小僅18%,且股市長期盤整,故跌破70周均線後就上揚)
停損設成股價收盤回到周MA60之上,回補空頭部位。
指標已在2019年6月突破30%,所以可以開始觀察S&P 500周線圖何時跌破70周均線。
另一個經濟指標是全美領先指標(FED編制),作法更簡單,不過數據時間較短(指標發明在1983年)。
當指標小於1,且S&P 500周線收盤跌破70周均線,即是賣出訊號。
指標跌破1在1989年6月、1990年7月、2000年7月、2006年7月、2007年6月。(扣除2010年8月,因為兩次衰退不會距離這麼近,應是上次衰退的餘波)
統計從1983年迄今5次,皆可避開空頭的海嘯跌幅。
指標目前在1.25,尚未跌破1。
兩個指標可互相參照,都發出訊號才算數,避免任一指標受特殊因子影響。
(例如衰退指標跟利率倒掛意義接近,但QE使殖利率曲線變平,利率更容易倒掛,卻非因衰退造成。)
這兩種做法不能賣在最高點,賣出點距高點約10%。但交易中,安心總比賭博好。
川普未來作法及美國總統大選確實難以預測,不過跟著經濟指標走,也許無須理會市場情緒的雜音:)
附記:經濟諮商局領先指標及ISM製造業指數
坊間常用的領先指標為經濟諮商局編制,源於1960年,數值可從財經網站取得。
當指標年增率小於0,且S&P 500周線收盤跌破70周均線,即是賣出訊號。
指標小於0在1967年2月、1969年10月、1973年10月、1979年4月、1981年7月、1989年10月、1996年1月、2000年11月、2006年8月。
從指標小於0的時間可以看出,此指標大概持平或略晚於上述兩個指標。
其中1967年2月發出訊號太早且股價跌破後又站回70周均線(可用雙指標確認來避開);
1979年4月則和衰退指標相同,股價跌破後又站回70周均線;
1996年1月上述兩指標並無訊號,可同時確認來避開;
2000年11月有發出訊號太晚的疑慮(上述兩指標提前於00年7月發出訊號)。
整體來說,此指標跟FED編制的領先指標用法差不多,可擇一使用或多重確認。
另一指標ISM製造業指數較為敏感,無法單一使用,但可做為經濟局領先指標的輔助。
當衰退指標發出訊號,觀察ISM製造業指數低於50或經濟局領先指標年增率小於0(有任一個發出訊號就算數),此時股價若跌破70周均線就賣出。
這樣可以避開經濟局領先指標在2000年11月太晚發出訊號,以及兩個領先指標公告時間太晚的問題。
(經濟局領先指標公告時間在每月20號左右,FED領先指標在月底,ISM在月初)
統計下來,衰退指標發出訊號後,若ISM先跌破50,不久經濟局領先指標年增率就會小於0;若經濟局領先指標年增率小於0,不久後ISM就會跌落50。
ISM製造業指數通常和經濟局領先指標在差不多時間出現訊號,衰退指標的訊號則早於兩種領先指標及ISM製造業指數。
綜合全文所有指標,若要多重確認,就變成:
當衰退指標大於30,而下方3個指標任一發出訊號後,S&P 500股價跌破70周均線或在70周均線以下就賣出。
ISM製造業指數低於50、經濟局領先指標年增率小於0、FED領先指標小於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