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幣競貶時代約莫到頂,財政寬鬆的基本面行情將接力演出
前文提出的美國升息及ECB、BOJ的QE 4種可能情形中,目前以第四種,升息和QE同時在12月的機率最高。
不過如同此文末段所提:當前QE約莫到盡頭,ECB、BOJ再次宣布QE加碼或延長應該會是最後一次。接著預期各國將以財政改革取代貨幣寬鬆。
在近年各國的領袖會議聲明中,多有共識各國不能再以貨幣貶值為促進經濟的手段,避免引發貨幣戰爭。加上購債規模已瀕臨極限,因此個人認為,主要的QE國歐洲日本再次加碼或延長QE應為最後一次。
之後日本可能推動近於直升機灑錢的經濟刺激策略,即由政府發行更多債券進行擴張型財政政策,再由央行每月定量QE買債直到經濟指標符合預期為止。
歐洲則可能推出類似美國QE3的寬鬆,維持原先每月的購債規模直到經濟指標達到預期值。不排除部分的歐盟國家會發行更多債券,避免ECB無債可買。
兩國央行亦有可能推出類似美國OT扭轉操作的策略,以在QE總量不變的狀況下,進行內容調整。
對於投資的影響可以參考過去美國QE的狀況(資料1,資料2)。當市場認為這次可能為最後的QE時,殖利率及黃金大多會反轉,而有利多出盡的現象。
(上表QE2和OT的公債部分應該互換才正確)
下圖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圖。可以發現在QE後,債券價格不斷上揚,殖利率則下跌(兩者反向)。
但到了QE3宣布的12年9月時,殖利率卻不跌反漲。主要是因為當時FED設定了退場條件,市場預期此次QE即為最後一次,因而產生利多出盡的結果。
下圖為黃金價格走勢圖。如同債券狀況,在QE後價格不斷上揚,但到了QE3宣布的12年9月時,黃金開始展開大波段的下跌。
原因也跟債券價格下跌的理由相同。
至於股市,2012年殖利率反轉後,股市受惠於智慧手機的蓬勃發展,各國展開一段大多頭行情。
當前雖無帶動經濟高度增長的科技新品,然各國若能推行財政改革,對於GDP會有不錯的助益,預期經濟可能因此呈現溫和增長態勢。
整體而言,個人認為在寬鬆時代結束後,美元指數難以拉高,能到達100就算高價;黃金及先進國家公債的價格下跌;新興市場債估計先小幅下跌後小漲,整體呈現區間震盪;高收益債跟新興市場債差不多,但需視油價而定。各國股市回歸基本面,財政刺激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受惠者-內需類股可能漲幅較大,炒高的高殖利率防禦類股則重回原先的PER狀況。可參考2013年中FED暗示QE tamper的狀況來判讀。
以波浪理論來看,美國目前可能為季的第五波(如下圖),一個季波浪會出現5組月等級的波浪,從16年2月的上揚開始為月1波,回檔則為月2波。依理論計算,S&P500高點可能在2300-2500,符合前文的型態計算。
假設美國S&P500成分股總獲利17.18每年增長3-5%,以美國PER高點20x來計算,S&P500高點約在2350-2450之間,與上述相同。
個人認為在2018年的季第五波高點,美國S&P500上看2400,德國12000,日本19000,台灣10000。
假設S&P500在2000點時買進,2400賣出,則美國S&P500上漲20%。在此狀況下,美國科技股可能上漲25%,美國小型股上漲30%。德國上漲20%,歐洲大型股上漲15-20%,歐洲小型股上漲20-25%。新興市場視基本面而定,績優國家可能上揚30%。油價需見OPEC、頁岩油及經濟狀況,預期長線上看55-60美元,低檔在40美元有撐。投資時可依此做參考及資金分配。
可參考的文章:
http://wallstreetcn.com/node/262200
http://www.moneydj.com/funddj/ya/yp050000.djhtm?a=c436cd8d-127d-4b8a-a098-d431186b47e8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67a66b00102wpxw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