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脫歐-對全球經濟影響有限,但股市將因此巨幅震盪
下圖為英國公投結果,源自BBC網站。英國北方黃色區域為蘇格蘭,西方小塊為北愛爾蘭,可以看出都是挺留歐大勝。南方藍色區塊為英格蘭,藍色區塊中的黃色區多是英國的大城市區。
以下多數資料參考自台灣央行:(此檔案整理非常清楚,建議閱讀)
http://www.cbc.gov.tw/public/Attachment/662414582171.pdf
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後,實際上要脫離歐盟可能要等到2018年左右(參考文章),屆時關於移民、關稅、貿易協定等影響才會出現。金融市場目前較為關注一年內的狀況。
根據央行整理及個人推估,脫歐後一年內對英國的影響有:
1 英鎊將大幅貶值10-15%左右,導致通膨上揚,GDP成長率變為負值。
2 部分企業總部會從英國移走,造成失業率上升。投資英國的外國資金也會減少,不動產部門將大受影響。
3 英國及當地公司信評下調,企業和國家需以較高的利率發債。
4 英國須以增稅及減少公共支出來化解脫歐衝擊
5 親歐的蘇格蘭及北愛爾蘭在英國脫歐後,可能再次想要獨立。
(來源網站)
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,義大利、法國、希臘可能效法英國舉辦脫歐公投;與英國連結較高的國家,如荷蘭、香港等會受到負面衝擊;歐洲企業投資因整體景氣下滑而縮手;日圓、瑞朗、黃金將因避險而升值。但整體來看,對於全球市場實體經濟影響不大。
然實體經濟影響小不代表對股市僅微幅影響,如同先前的美債降評、歐債風暴、中國暴跌、石油重挫等事件,對於非震央國的實體經濟影響都不大,但全球股市皆因此重挫。
若脫歐後僅會有一天的反映,全球央行絕不會如此嚴陣以待,顯示後續可能出現許多不確定的負面訊息,而金融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。
個人認為此次脫歐類同12年中的歐債風暴,實質影響不大,但利空消息將不斷出現,直到利空鈍化後才真正落底。
從目前市場狀況來看,僅部分反映上述對於英國的影響第一點,其餘2-5的利空狀況尚未成真確認,但股價顯然並無price in。只要利空消息出現(如蘇格蘭將獨立公投,其他國家可能舉辦脫歐公投),市場將如驚弓之鳥而下挫。
以過去歐債危機時,震央國指數多滑落30%以上的經驗來看,在納入英鎊貶值10-15%的狀況下,英國股市應會下挫15%以上,等同整體市值滑落30%。與索羅斯92年狙擊英鎊,使得GBP貶值15%,股市下跌15%,整體市值滑落30%的情況類似。(索羅斯本人認為現在情況會比92年更糟,見最下方的資料補充)
但目前英國股市僅反映約3-4%,納入英鎊貶值則市值滑落13-14%。
此外,股價受創較大的英國及歐洲銀行業為保留銀彈應付未來的壓力測試,將逐步賣出全球投資部位。如同16年初石油暴跌,雖對實體經濟影響不大,但由於沙國將主權基金持股賣出求現,全球股市因此重挫。
而為應付英國脫歐的恐慌,各國央行將以貨幣寬鬆政策應對,全球貨幣競貶潮將再次出現。美國雖在12月後才可能升息,但競貶期資金會回流美國避險,形成類同美國升息的效果。(參考文章)
從技術面來看,各國今日多為高檔黑K或長下影線。經驗來說,高檔黑K為反轉訊號;長下影線的腳不為低點,需要再次測試低點,築成W底或多重底才能確認是低點。
英國及歐股的長下影線也代表群眾心理並不恐慌,反而積極逢低買進。而台股周五盤中得知脫歐後,跌幅大於7%僅約30檔股票,亦遠低於過去群眾恐慌時會出現的150檔以上跌停板(過去跌停7%);若以10%計算,周五台股跌停板僅一家,但恐慌時約會出現30家跌停。
真正的低點多半是資金非常恐慌,即便落底也無買進意願的時候才會出現。
例如2011年8/6的美債降評風暴,利空消息出現後,當日為低檔的實體長黑,之後在利空中不斷盤整,直到2個月後才真正落底。當時的降評利空訊息發布前可能有人先知道,跌了一大段後才出現利空消息,因此股價僅1-2根下跌就接近低點。但這次英國脫歐股市處於歷史高檔,表示市場完全未反映此消息。
個人認為脫歐後,英鎊兌美元估值在1.25-1.3區間,USD/GBP則在0.77-0.8,相當於近一年的均價0.685貶值12-17%。歐元兌英鎊則升至0.85左右,相當於一年的均價0.76貶值12%。不排除在恐慌情緒下,貶值幅度更高一些。
整體金融市場則受到脫歐不確定性影響,歐洲可能下跌15-20%,新興市場跌10-15%,美股下跌10%,S&P500下探M頭兩段跌幅滿足位置1950點。全球央行為此於Q3聯手救市,預估ECB、BOJ將推出QE政策,美國則將升息延後至12月後,今年僅升息0-1碼。其他各國央行亦會降息或QE。
台股Q3也因此面臨巨大波動,但由於全球央行將聯手救市,維持先前對指數位置的觀點。(參考前文)
雖第三季股市可能因脫歐大幅下挫,但可伺機逢低買進。然由於其他歐盟國家可能效法英國脫歐,將降低歐元區評價,故降低歐洲投資比重。風險意識提高下,資金將偏好美國,調高美國投資比重。(參考瑞銀的預估文章)
長期來看,英國最終可能效法其他國家模式,與歐盟簽訂相關條約。但歐盟為避免其他成員國效法,不太可能簽署條件好的協定。
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前,民眾亦可能因無法忍受帶來的中期負向衝擊,而在1年後再次舉辦脫歐公投。
至於脫歐的所獲得好處如預算、移民、金融自由度等,會在正式脫歐後的1-2年後逐漸顯現。
不過這些變數尚遠,金融市場目前僅會將一年內的影響納入模型。
其他可參考資料:發文後一周內會不定期補充新聞
其他-脫歐派獲勝可能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