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分析-藏在線圖後的基本面邏輯
技術分析常有人稱之為鬼畫符,因為上下畫皆可。然技術分析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線圖往往會向著最小阻力的方向走。當看過無數的線圖之後,大抵會知道線圖往哪走勢較為可能的,成功率可以拉高不少。
然這樣操作還是不足。搭配上基本面的展望畫出來的線圖,準確度會再上揚。以個人部落格5/27的貼文”2015H2 台股指數預期”,來說明自己為何會如此畫。
- 5月左右的線圖可以向上畫,也可以向下畫,為什麼在萬點左右要向下畫?
個人今年4月左右就開始看淡台灣公司的景氣,尤其是半導體類股,認為電子法說都過度樂觀。(有本部落格鎖文密碼者,可以看看個人在2Q15法說後,對於各大上市公司EPS的預期,都低於一般法人的研究報告,且有指名部分半導體權值股對未來過度樂觀)。因此在5/1”萬點行情” 文章中,特別指出賣出高基期半導體類股。
4月為何看淡的台灣今年景氣的理由有幾個:
1 在3/28的鎖文 ”Samsung 王者再臨”,中有明確提到,三星將對2454和2330造成巨大影響。且影響不是一時的,將會逐步加劇。
2 在年初的CES展後,楊應超分析師有明確指出,電腦展新品不夠亮眼,電子銷售可能趨緩。且變不出把戲的智慧機,銷售成長率將不再亮眼。而去年i6的熱賣,更會排擠到其他中低階智慧機的銷售。至於穿戴裝置,則僅是玩具,尚未變成工具。
3 歷史經驗,企業在美國升息前後,都會撙節開銷,減少資本支出。(簡單解釋,升息是為了防止景氣過熱,在政府防止過熱的情形下,景氣的明朗度會下降,沒有企業會在此時大舉投資)
4 WIN10在第三季的上市,會導致訂單遞延,所以第二季筆電代工廠一定不好。
5 台幣相較於競爭對手國不貶反升,減少台灣電子出口競爭力。
6 中國股市的資金排擠效應。
- 為什麼認為台股H2可能落至9000以下?
今年下半年的利空有以下幾個:
1 美國升息,資金班師回朝,大型企業縮減投資,觀望景氣變化。
2 i6的熱賣所引發的果粉換機潮,會排擠到i6s的銷售量,已有分析師指出i6s的銷量將僅與i6持平。蘋果將螢幕變大就像是興奮劑,打完之後就沒了,變不出新把戲的蘋果,神話可能逐漸破滅。
(2014年10月中的個人blog密碼文”2015產業展望”,就有提到這件事。文中說:15H1應該不錯,但H2後將會陷入數年的緩步衰退。i6 plus的興奮劑推出後,應已是蘋果風潮的最後一年。)
3 企業獲利趨緩,台灣權值股的獲利,較去年可能僅上升中低個位數,高估的EPS和PER將有修正空間。
4 缺乏創意的電子新品,銷售趨緩的中國智慧機,利空尚未完全反應在個股上。部分企業仍對於智慧機銷售的反彈過於樂觀,認為僅是庫存調整而已。
5 除權息會蒸發指數340點左右。今年由於稅制的改變,棄權息賣壓應該會重一些。
6 基期問題。14年H2是上市櫃公司的營收噴發期(跟i6有關),14H2-15Q1都是營收的高基期。故今年15H2-16Q1的營收和獲利年增率可能不太好看,甚至有轉負的風險。
誠如個人今年Q2常對朋友說的:9000點以上長期投資難以獲利,故仍建議持股3成左右,靜待更好的進場時機。
- 6月初的貼文”長線台股技術分析”為何預期2018年可以挑戰12682:
經驗來說,美國升息後到降息前,通常美股還有20%以上的漲幅。配合日本歐洲的QE政策,台股應該也會有一段漲幅。加上美國升息將造成台幣貶值,對於台灣出口導向的電子業更為有利。
且台股歷年的大回檔,多與美國降息有關。如”長線台股技術分析”文中所言:
「研究後可知,台股的大回檔都和美國降息有關,美國降息年分別在1989(12682的大回檔),1995(小回檔),1998(中期回檔),2001(大回檔),2007(大回檔)。
目前美國才要邁入升息,從升息到降息通常要等數年(過往三次經驗至少2年)。而從08年以來,台股僅有兩個高檔鈍化。因此預期台股跟之前一樣,要走季線級的五波。」
美國的升息開始到結束的循環,多半會持續3年左右,故長線應還有高點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