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LE-iPhone高峰將至,榮景恐只到1H18

 

根據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,iPhone X在2H17供貨量約3000-3500萬支。若依此估算,則iPhone8/8+銷量也約3500萬支左右。含其他iPhone,則4Q17總銷量約7500萬支,17年iPhone總量約2.15億支。顯著低於市場目前預期的2.25億支,主因為iX出貨遞延。

遞延的銷量則出現在1Q18,使1Q18的iPhone銷量與過去相較4Q季減幅達20%以上不同,個人估計1Q18銷量將高於4Q17銷量。

iPhone X相關供應鏈高峰因此出現在18年3月左右,但iPhone8/8+的供應鏈則在17年11月左右可能就會傳出大幅砍單的消息。

 

而在iPhone8/8+/X的榮景過後,由於下一代iPhone難有較大突破,且face ID並無killer application(類似force touch狀況),因此2015年i6s推出後銷量不佳的情景可能再度出現。

每三年一個循環周期狀況亦發生在11年發表的i4s,下代的i5銷量不佳造成Apple股價滑落50%。

預期Apple及相關供應鏈的股價高點,會類同2015年的狀況,出現在18上半年。

下圖為Apple股價在14-15年的走勢圖。

AAPL 

為了避免銷量大舉下滑,Apple可能在18年9月到19年初推出iPhone SE2以提升總銷量,屆時也約莫是iSE第一代使用者的換機時間(上代發售期為16年3月)。然SE銷量上升對供應鏈的幫助不大,僅是帳面數字好看而已。

此外Apple將拉高4.7和5.5吋iPhone的功能差異,逐步把4.7吋使用者推往更高階的plus系列,以提升本身的毛利率。近幾年4.7/5.5銷量比,已由原先的7:3轉變為55:45左右。

由於此種策略上的轉變,對4.7吋佔比高的供應鏈有高度的負面影響,如和碩(幾乎皆為4.7吋)、可成(約7成4.7吋)等。大尺寸的則受惠程度高,如鴻海、大立光等。Apple相關新應用如face ID、OLED和無線充電概念股也值得關注,如GIS、台郡、台積電等。

(下圖源自於工商時報)

a03a00_t_01_02 

目前Android落後iOS的face ID技術約2年,然而目前face ID並無killer application,Android並無發展此種技術的必要性。初階的臉部辨識就可以滿足多數消費者需求。

但在目前全螢幕手機的趨勢下,各家大廠都有發展螢幕指紋辨識的需求。在此塊上,Andriod陣營(尤其是三星)佔有最大優勢,預期在Note9應該就會搭載螢幕指紋辨識。

Apple則較難同時使用TrueDepth camera和螢幕指紋辨識,因3D感測系統會使螢幕變厚,加厚不利於螢幕指紋辨識。依目前技術,要同時搭載兩者需要更高的技術,然這樣會使得價格已達1000USD的iPhone更讓消費者難以接受。

估計在一年內,Android陣營會積極發展螢幕指紋辨識以和Apple的face ID較量。因此螢幕指紋辨識概念股可多加注意,例如神盾等。

至於3D感測技術,搭載在後鏡頭才真正具有實用性,手機廠近幾年仍會積極開發相關技術,不會僅侷限在實用功能低的face ID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ron 的頭像
    Aaron

    行者的交易寺

    Aa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