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股加權指數-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利空在1Q17頸線交戰
由現在國際經濟來看,預期1Q17台股可能會出現三個風險:
1. FED加速升息、ECB的縮減QE
市場大略反映FED升息,但未反映ECB可能縮減QE的狀況。由於未來通膨增速上揚,ECB將更快退出QE,應在1Q17就會提供縮減QE的訊息。(參考新聞)
類似13年FED縮減QE的狀況,在釋出tamper訊號後,新興市場可能會有較高的資金流出。
2. 川普的利多出盡
如同民進黨上台前,股市因恐懼而下跌。但在上台後利空出盡,指數走出一波強勁走勢。此次股市過度反應川普利多,在川普上台後,可能由於不熟政治而混亂、諸多政策的難以實踐而利多出盡。(例如台灣素人上台的情形)
台灣壽險股則過度反應川普利多,已達17年的評價高點,與金融為主的港股相較亦漲幅過高。壽險股在川普熱潮退卻後面臨較大的調整。
3. 蘋果及中國手機的砍單調整
由於i7提早於多個國家開賣,且銷量大約和i6s差不多(參考前文)。因此1Q17的季減幅將高於預期,約35%左右。加上i7成本提高售價卻不變,Apple為了毛利率將對供應鏈砍價。
中國手機則因農曆年在1月而提早在12月拉貨,但從供應鏈備貨情形觀察,似乎有overbooking的狀況。如符合個人預期,1Q17中國手機供應鏈亦會較大的庫存調整。
由於美國股市尚未修正,就歷史經驗來看目前可能是新興市場的A波。12月B波反彈後,在17Q1出現C波。若面臨上述利空,預期台股熱錢流出值將達2000-2500E(目前已賣出約1200E)。
技術面上台股周KD滿足3鈍化1背離,顯示現在為月KD回檔波。過往月回檔波時間約3-5個月,幅度10-15%。
如下圖台股月線圖,預期現在是季第五波的月1波,即將進入月2回檔波。
從圖下的KD可以發現(中間是月KD,最下方是季KD),月KD鈍化後不久(KD有藍色點),就會產生月KD死叉的回檔波。
雖然目前不確定是否會持續鈍化,但因技術面的周KD滿足鈍化次數,且基本面亦有利空,顯示結束鈍化的機率較高。
目前整體型態類似從7月以來的三重頂,築頂後或為ABC波回檔。11月為A波下跌,12月B波反彈,17Q1為C波主修正段。頭部滿足點約在8000-8400。
下圖為台股日線圖,頸線在8900的位置:
台股周線看似三重頂:
第一個頂從7月中到9月中,第二頂在9月中到11月中,高點大概在從頸線上揚1個月後。
若符合先前狀況,則此波高點可能在12月中上旬。1月會再度跌到頸線,若出現較大利空跌破頸線則可確立三重頂。
根據目前台灣主要權值股的展望,估算上市公司獲利增長率約約5-6%。以指數PER在13-15.5之間來看,17年指數區間可能在8300-9800。
整體走勢預期在1Q17先下跌,1Q季末築底後,2Q-4Q緩步上漲,2Q季末可能還有調整波,2H17則較為樂觀。
全年低點在1Q17,高點在4Q17出現。上半年高點在9400左右,下半年高點則上看9800。
留意若Q1沒有出現低點反而不斷上揚,歷史紀錄顯示Q2有很高的機會大跌,例如2004、2006、2012、2015。
產業方面,蘋概股1Q17展望雖不好,但2H17在iPhone的大改版下,有機會再度引發熱潮,帶動台股上揚。
然留意Apple受惠股逐漸減少,需尋找較佳的供應鏈。且此次風潮類似i6的興奮劑,新版iPhone推出後將再度面臨數年的調整。因此在投資上可於淡季布局,旺季出貨。
其他產業則屬個股點放,尚未出現突出的主流。待美國新總統政策更為明確後,才會有更顯著的亮點。關於美國的新政策探討見此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