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股市-實體經濟仍佳,震盪並非海嘯
如15年8月底的前文所言:
預期全球狀況類似11年底,故依當年跌幅計算各國指數可能位置。當時利空為歐債危機、美債降評(心理影響大,實質影響不大),重災區為歐洲,因此歐洲當時跌幅高達35%,有QE的美國跌幅最小;日本當時從海嘯低點上漲幅度遠低於其他國,兼有311大地震的影響,所以跌幅狀況算特例,當時跌幅為25%。
而現在主要震央為中國及新興市場(預期美國升息而資本外流、經濟基本面欠佳),美國升息宣告與否則實質影響不大,如同美債降評狀況一樣。故預期亞洲及新興市場跌幅會最高,有QE的日本歐洲則次之,經濟基本面最好的美國受影響最小。
在過往狀況,由於資金回流美國進入美債,通常出現風險美元會上漲。但這次由於日歐元零利率的套利交易平倉(借日歐元炒作其他商品),因此會出現歐日圓上漲,美元下跌的情形。
就目前狀況來看,各國的跌幅約略滿足11年的情形,主要震央下跌35%,其他國家下跌25-30%,美國下跌20%左右。
其中韓國由於高點在11年,有基期較低的優勢,故跌幅較小。若以台灣指數比擬,韓國合理跌幅為為9220到7203,差不多為20%。從2231到1800位置差不多亦為20%。
雖製造業PMI、零售銷售、工業生產等實體商品相關數據不佳,然如前文所言:世界的消費趨勢正在轉變。從以前的硬體消費(電腦,手機)逐漸變為軟體消費(旅遊,服飾,運動,網購)。因此實體商品數據將維持不佳長時間,但服務業將會支撐起GDP的成長率。
而美國FED主席Yellen亦表示:美國經濟將以溫和的速度緩步成長,表現甚至有望超越預期。除此之外,長期利率與原油價格雙雙下滑,應能緩衝市場近來賣壓,就業持續成長、薪資加速攀升,也可望提振實質所得、刺激消費,而海外央行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,則將在一段時間後加快全球經濟成長的步伐。今年仍將逐步升息,但速度會放緩。
Yellen說法顯示經濟仍未有問題,若經濟有出現問題,FED會比普羅大眾早發現而降息,如同2000和2008。所以升息並非洪水猛獸,真正的空頭來的時候美國應會採取降息的動作。
個人預期16年美國升息僅約2次,集中在下半年,因此上半年新興市場可能藉此獲得喘息的機會。3月左右歐日央行或將聯手加碼QE,加上Yellen會釋出較為鴿派的言論,那時可能為全球股市由空翻多的時間點。不過在下半年美國加速升息且新總統上任後,新興市場績效或再次落後成熟國家。